發布時間:2018-06-29 10:40來源:互聯網作者:創客匠人 閱讀:1178
本期插畫作者:老板兵法
從寒門到朱門,需要幾代人的努力。
再比如,以653分榮摘四川省文科第一名的卓汐聰,來自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。
他長相英俊,愛好眾多,是學校主持人,喜歡模聯。
在成績出爐接受采訪時,他當場就秀起了英語劇《貓》中的片段,引來陣陣喝彩。
父母優秀,家風良好,自信樂觀,成績優異。
這些高考狀元所展現的特質,不禁讓人想起去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,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說的一段話:
現在很多狀元,都是家里厲害、又有能力的人。
我是中產家庭的孩子,生在北京,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,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。
不管你承不承認,那些擁有合格父母、豐富資源的城市孩子,正在把那些家境貧寒、信息閉塞的農村孩子,遠遠甩在身后。
寒門難出貴子,是自古以來的現實。
但寒門如果不出貴子,又如何改變命運?
當農村父母為了生存,不得不背井離鄉四處流浪,把幼小的孩子留守在家,一年也見不上兩面時,教育已成為城市家庭的重中之重。
培訓機構里,到處都是滿臉焦慮的家長們,費盡心思為孩子彌補短板、制造特長的身影。
當農村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奧數,什么是潛能英語,什么是美聲唱法,什么是一對一教學時,教輔已成為城市孩子的學習日常。
特長課堂上,到處都是一臉稚氣的孩子們,絞盡腦汁奮筆疾書、自信滿滿力爭最好的模樣。
沒有對比,就沒有傷害。對比之后,更加無奈。
農村孩子資源太匱乏,視野太狹隘,想走出去太難,想改變命運太苦。
是的。
條條道路通羅馬。
但,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羅馬,而有些人一輩子也沒去過羅馬,更有一些人拼盡全力趕往羅馬,卻在中途丟了性命。
現實從來不公,只因起點壓根兒不同。
但是,對于窮人家的父母和孩子來說,如果不盡最大努力去縮短自己和羅馬的距離,那一輩子只好待在遠離羅馬的缺憾與短視里,活得艱難又委屈,辛酸又不易。
而我,在父母的教誨下,讀完中學,考上大學,參加工作,致力寫作。
雖然,我過得也不富有,但相比我哥要輕松開闊許多。
內心的光亮和見識,身邊的人脈和資源,也讓我能在父母和兄妹遇到難題時站成一棵樹,盡最大可能陪他們出謀劃策,渡過難關,找到出路。
每每這時,我都忍不住這樣感慨:
當初,父母之所以盡最大努力送我到更遠的地方,是希望我有一天不再如他們那樣,活得卑微又迷茫。
雖然,像他們這樣的寒門父母,無法給予我最好的條件和資源,但他們已經盡力把能給予的最好的一切,都給了我。
寒門的確難出貴子。
但如果寒門的孩子不去努力,不去爭取,不去奮斗,就永遠無法從寒門來到朱門,由卑微變得尊貴,從困苦走向新生,從底層來到頂層。
04
高考狀元出爐了,寒門弟子都哭了。
為什么?
因為,出身寒門的孩子,想一鳴驚人太難了。
但我們為什么不能放棄自己?
因為,只有一代又一代寒門孩子不停努力,咱家才能從農村來到城里,從貧賤變得富裕,從清貧之家變成書香門第。
是的。
今日寒門里,很難覓得高考冠軍的身影。
但明日的冠軍里,一定有寒門之家的后代。
這,正是代代寒門生命不止、奮斗不息的意義。
(責任編輯:夕陽)